香江时空 > 法治

“失控”的摄像头要靠法治纠偏

时间:2016-05-14 06:03

来源:作者:点击:

  近日,有网友反映,自己在家中安装了家用智能摄像头后,出现个人信息、室内场景画面被泄露现象,疑与摄像头及其附属软件有关。一位专业工程师向记者现场演示了获取家用智能摄像头用户信息及实时画面的全过程。根据相关测试,目前市场上近八成家用智能摄像头产品存在安全缺陷(5月11日《京华时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智能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可以远程监控、看家防盗的智能摄像头备受青睐,运用比较广泛。公众购置摄像头的初衷很简单,无外乎是想通过可视化手段对居家、生活区域进行实时监控,以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

  然而,相关测试结果显示,近八成智能摄像头产品存在用户信息泄露、APP未安全加固、代码逻辑存在缺陷、可横向控制等安全缺陷。这些安全缺陷成为个人信息、室内场景、隐私活动画面泄露的最直接原因。向往安全的初衷,却换来了不安全的隐忧,这让我们不得不去重新审视“失控”摄像头这匹脱缰的野马。

  归纳起来,摄像头“失控”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个“缺失”:一是安全标准缺失,有关部门并没有针对智能摄像头制定信息安全标准,也就是说,产品投入市场前,基本没有严格的信息安全筛查,存不存在安全漏洞和缺陷是个未知数。二是动态监管缺失,大多数硬件开发商都没有开发自己的APP,数据传输需要通过第三方应用平台进行,APP市场的鱼龙混杂,不仅给“黑客”植入后门、窃取数据提供了可乘之机,也让监管无从下手。三是法治意识缺失,一些不法分子无视法律厘定的行为边界,热衷于通过窃取信息、偷窥隐私,以达到自娱自乐、哗众取宠或者非法盈利的目的。

  法治是社会治理最好的纠偏器。拴住“失控”智能摄像头的任性,还得在法治手段上多下功夫。具体而言,一要规范准入门槛。有关监管部门应当针对安全缺陷,积极深入地展开调研,加快出台可操作、可量化的智能摄像头安全标准,对不符合信息安全的产品强制下架、拒绝入市。二要加强惩处威慑。公安机关对利用摄像头侵犯他人隐私的偷窥行为,根据情节程度,严格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以罚款或拘留,形成不敢为、不想为的司法威慑。人民法院对于被侵权人提出的民事赔偿诉求,也要依法从快处理,帮助被侵权人早日走出阴霾。三要严格行业自律。摄像头生产、APP开发等行业应当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认认真真地开展一次信息安全“回头看”活动,排找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加强安全防护,努力让安全成为智能行业的主旋律。

  总之,探头安全关乎隐私安全、信息安全乃至公共安全,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应当迅速跟进,运用法治方式,实施规范管理,形成共治合力。只有不断推进依法治理,智能摄像头才能真正成为平安的守护者。(建湖杨奎)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