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时空 > 国际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文学创作不迎合小读者

时间:2016-05-19 09:28

来源:作者:点击:

  合肥在线讯(戴小花 文/摄)5月18日下午,“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安徽图书城举办了一场媒体和小读者见面会,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畅谈自己的艺术人生。合肥在线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另一重身份是北大教授,特能侃

  请问您今年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喜获有“童书界诺奖”之名的国际安徒生奖,真的心情不激动吗?这个奖项到底在您心目中是什么分量?

  答:国际文学奖,只有诺贝尔文学奖和国际安徒生奖。而其他文学类奖项,都是某一个国家设立的。获奖之前,我对于国际安徒生奖的认识是不足的。到了意大利博洛尼亚之后,现场那个气氛,以及我被宣布获奖之后,国内国外引起的反响,我才意识到那个奖的影响力有多大!

  当时宣布我获奖时,我真的没有多大的激动和兴奋。当时我的同胞们欢呼雀跃的,有拥抱的,有捶打自己胸膛的,有的踮脚往前看,而我一直安定地坐在那个地方,左右去打量周围的人。事后,我还向他们描述当时他们各自的样子。真的,宣布我获奖时,我的内心真的没有太大的激动。其他人事后感到很吃惊,“你是主角,你怎么还会那么平静地去打量别人。”但事实就是如此。

  《草房子》再版300次,您作为一位中国作家,使用什么样的世界语言来讲述中国的童话故事?您觉得自己的作品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既打动了小作者,又打动了成人?

  答:我的作品至今已翻译成50多个语种,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学(包括传统文学)作品中是靠前的,应该是第一的。我的作品,从出版到今天,例如《草房子》一本印刷300次的纪录,发行量1000多万册。现在没有一本小说达到1000万的发行量。《青铜葵花》等作品也有惊人的发行量,这些书到底去了哪里?肯定是给国内外读者买去了。我想,我的作品吸引读者的主要是有较高的文学性、有较高的艺术性,让读者的整个阅读过程变成审美过程。

  此次获奖,是因为我的文学作品与安徒生奖评奖标准高度契合,安徒生奖非常讲究艺术性,可以感动人,让大家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慰藉。

  您的作品风格纯美,创作灵感来源于什么地方?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答:这是两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创作灵感来源于丰富的人生经验,来源于足够的知识。一个人的人生经验是谁书写的呢?是命运!是命运安排的,这是灵感的前提。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而后者则是由自身决定的,就是你愿不愿意接受知识。让你在某一刻发现自己拥有的财富。在人生某一个时刻,灵感光顾,就有了灵感。我理解,所谓灵感,就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突然的爆发。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写作技巧。我写了这么年,肯定积累了很多写作方法。但是,光谈写作方法是没有用的。一个不读书的孩子,你跟他讲写作技巧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一个安徽的孩子,不经常到书城、图书馆转一转,他想写好作文是很难的。写作最大的技巧就是读书。我这里说的读书,不仅是要读课堂上的书本,而且要读大量的课外书。写作最大的技巧,其实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各种写作技巧。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为小读者签名售书

  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的阅读环境有什么不同?您现在从事文学创作,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答:一个聪明的作家,要关注恒定不变的东西;而一个不聪明的作家,往往关注正在变化着的东西,他还表现出他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他自以为他是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孰不知,变化的东西,对于文学的意义并不大。真正对文学有意义的,就是恒定不变的东西,就是基本人性。基本人性改变了吗?从古至今,一直到眼下,人性就没有改变过。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基本模式,就没有发生过改变。嫉妒、忧伤、悲悯……这些情感,都没有改变过。

  有一名小学生建议我写一写今天的生活。因为我写的都是上世纪五六年代的故事。我就反问他:难道我的生活不值钱吗?难道我的人生经验毫无价值?其实我和他们的人生经验的价值是同等的。

  我的作品,书写的不是变化的东西,而是恒定的、不变的东西。只有靠这些东西,作品才能穿越时间和空间,才能从中国流传到了国外。

  您最近有什么创作计划,有没有把自己的作品改编成大电影或者动画片的计划?

  答:我的作品《草房子》原先拍成了电影,囊括了华表奖、金鸡奖、铜牛奖等大奖,还在国际上获得过大奖。《大王书》、《三角地》、《青铜葵花》、《火印》都有影视公司要拍成电影,或者开发成游戏,这些都正在进行之中。

  我在东京大学教书的时候,写出了自己的代表作《草房子》。他透露,《草房子》基本是他自己的自转,属写实作品,里面的油麻地小学是他爸爸的学校,而桑桑的原型就是他自己,校长桑乔的原型就是自己的的父亲。而他刚刚出版的《火印》里的故事基本都是虚构的,灵感来源于萧红的作品——《旷野的呼喊》。这个短篇小说中,寥寥三十余字写到一个细节——一个身上烙有日本军营火印的马跑到了中国的村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