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央广网北京6月5日消息(记者苏畅)6月5日,央广网记者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记者从展区获悉,中国科技创新一些关键指标已经跃居世界前列,201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增长到55.3%,全社会研发支出超过1.4万亿、比2010年翻了一番,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是2010年的3.3倍。记者现场见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多项第一。
一、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连续六次位列国际高性能计算TOP500排行榜第一
我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连续6次位列国际高性能计算TOP500排行榜第一,峰值计算速度为54.9PFlops,持续计算速度33.86PFlops,综合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是我国超级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信息系统建设和科学工程计算领域,为国民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 打造中国高端装备新名片
我国高速列车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605公里/小时的实验室滚动试验最高速度,高铁运营里程为世界第一。中国高铁成功实现“走出去”,打造了中国高端装备的“新名片”,成为了引领世界高速列车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发展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整体发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示范推广规模不断扩大,保有量居世界第一,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比亚迪公司基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秦”推出“秦EV”出电动轿车,搭载自主研发的永磁同步高效率高转速电机,最大功率160千瓦,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7.9秒,综合工况续驶里程300公里,具备移动电站功能,可直接利用整车电量实现对外用电器供电,满足多数用户上下班或长途驾驶需求。
四、国际上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在中国
我国自主创新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国际上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在多模图像配准、机器人控制、患者实时跟踪和路径自动补偿等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通过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展手术,精确度达到0.8毫米,减少术中辐射70%以上,提高手术效率20%以上,并具有贾少失血量和术中组织创伤等优势。目前,该系统已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十多家医院使用,累计手术超过2000例。
五、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人造小太阳是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可对受控核聚变相关的前沿物理问题开展探索性实验研究,为未来稳态、安全、高效的先进商业聚变堆提供物理和工程技术基础。人造小太阳的成功建设和运行是我国核聚变研究的里程碑式突破,创造了国际最长偏滤器高参数放电等一系列重要成果,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聚变实验平台,以及未来五年世界上最有能力实现长脉冲、高性能运行的聚变装置。
六、世界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泰州电厂建设的世界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于2015年9月建成投产。该机组发电效率47.82%;供电煤耗266.5克/度电,是当今世界上发电效率最高、供电煤耗最低、环保指标最优的火电机组。
除此之外,记者还从展览现场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装备及芯片已成为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未来智能驾驶舱布局简洁已实现智能控制,深海潜水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智能植物工厂突破关键技术并已推广应用,高温气冷堆突破核心关键技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实现大面积、高精度天文观测,北斗导航系统在40多个城市开展应用并走出国门,国际热核聚变计划成为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表示,此次展览是我国“十二五”科技成果的一次巡礼,集中展示了我国“十二五”科技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接受记者采访
本次展览由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军委装备发展部等18个部门和单位联合主办,主题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共分总况、重大专项、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农业科技、民生科技、区域创新、大众创新创业、创新人才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等十个展区。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