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作者:主编点击:
中新网上海8月1日电 (记者 殷立勤)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上海,已有一处园区能追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它就是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园区。根据测算,花博园实现了展期碳中和和园区碳中和,是“双碳中和”的最佳示范案例,由此成为中国首个碳中和园区。近日,第十届花博会获得由上海市环境能源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示范园区”证书。
上海构建低碳建筑、低碳园区的探索并未止步于一个花博园。颁证同时,在光明食品集团、华建集团、上海交通大学等联合主办的碳中和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低碳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将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低碳中心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撑。
“研究中心将聚焦‘参与中国低碳标准制定、构建科技创新生态、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研究、制定碳达峰与碳中和的‘上海方案’,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低碳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顾伟华表示。
例如,园区充分发挥了植被固碳的优势效果。花博园虽是新建园区,但最大化保护了场地原有的健康植被及土壤,并通过乔、灌、草复层绿化布局,提高场地内生物量密度,保证生物多样性。据测算,花博园绿化面积总计约125万平方米,通过复层绿化形式,预计每年每公顷可减少碳排放120吨至200吨。
还有,园区内有多处建筑采用被动生态设计,减碳效果明显。如复兴馆利用其独特的屋顶造型,使得建筑具备了自遮阳效果,可降低室内温度;同时,折叠大屋面上集中布置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崇明较为丰富的日照资源为建筑提供可再生能源。据预测,在发电系统20年寿命期内,平均年发电量可达11.38万千瓦时,有助于降低建筑碳排放。
同时,花博会虽已落幕,但花博园在“后花博”中仍将发挥绿色减碳效应。届时,整个花博园将变身“光明·花博未来农业园”,既是农业超级工厂,更是市民游乐场,通过发展花卉、种业等绿色产业,构建崇明都市型农文旅产学研目的地。(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