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综合,是一种改革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为我们指明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是教育综合改革的主题。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已经迈上一个新台阶,高质量、公平性、多样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价值引领和施政方向。高质量的教育不仅体现在提供更多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更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体现在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上;公平的教育不仅表现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配置的均衡,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关怀和支持。要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改革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从细微之处着眼,围绕改善教育生态做文章。教师、学校是“获得感”的提供者,每一项改革都有不同的目标,但都要服从综合改革的大目标,即激发校长、教师的内在动力,让他们被激励而不是感到“被折腾”。
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如果说考试招生是一个教育体系的枢纽环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则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开关”。高考改革设置“选考科目”,将打开高中课程改革和高中多样化的“玻璃门”;优质高中阶段学校“分配名额”和小升初“划片就近入学、对口直升”,则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小学,使小学阶段的教学改革异彩纷呈。淡化了升学考试压力,教育质量标准开始多样化,新一轮教育评价探索正在各地兴起。考试招生改革和评价制度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手段变革,它们从最敏感、最关键的环节启动对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等的倒逼机制。
治理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管办评分离”,实质上是要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本届政府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先手棋”,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滞后于教育发展现实的问题,打破“收收放放”的恶性循环。教育治理改革首先要“划清边界”,通过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划定政府权力边界,根据权责对应原则和公共服务职能范围划定政府责任边界,通过修订学校章程和学校法人治理改革划定学校及其内部成员的行为边界。在边界之外依托社会治理,在边界之内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最终形成多元参与、平等协商、开放灵活、法制和契约保障的教育治理体系。
部门联动是教育综合改革成功的保证。教育综合改革,就是用“综合”的方法啃“硬骨头”。“硬骨头”之所以难啃,是因为它涉及利益调整、涉及打破原有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惯性。“综合”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有关部门联动、合力攻关。没有哪一项深层次的改革不涉及教育的行政体制、财政制度、人事制度等各方面,哪一个部门不积极,改革都难有成效。记得在一次教育改革论坛上有记者问了一个问题:教育系统的人坐在这里研究涉及其他部门的改革,有意义吗?我的回答是,教育对其他部门改革的需求,不能指望别人提出。一位教育局长则这样回答:改革需要不屈不挠的精神,也需要妥协的艺术。
当前,各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要避免方向不明,内容不清,把综合改革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特别是要在目标引领下,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找出来,实事求是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系统、整体、协调并形成合力,如此改革才能真正深化并取得成效。(本刊特约评论员 王烽)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