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时空 > 教育

教育工作简报第9期

时间:2016-06-01 11:41

来源:作者:点击:

教育工作简报第9期

教育工作简报第9期 2016-05-31[] [] []

  【就业创业专版】


  全省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

  一是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2016年全省88所普通高校共有毕业生21.82万人,同比增加8.16%。二是就业情况整体平稳。截至5月21日,共有6.56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率为30.09%,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三是专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全省专科毕业生就业率达33.01%,比本科毕业生就业率27.99%,高出5个百分点。其中,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全省最高,达89.81%。四是就业去向以企业为主。在已登记就业的毕业生中,到企业就业的(含国企)达4.55万人,占比69%;到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0.49万人,仅占0.08%。

  (厅学生处)

  省教育厅“七个针对”精准帮扶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

  一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学校提供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岗位;毕业生人数达5000人以上的,举办就业困难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鼓励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优先提供经营场所及创业培训指导等服务。二是针对残疾毕业生,给予职场形象、商务礼仪、求职技巧等专门指导,组织参加专门为残疾毕业生举办的招聘会,重点推荐就业。三是针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吸纳少数民族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人数超过300人的高校举办少数民族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四是针对就业观念困难的毕业生,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组织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邀请就业指导专家、职业规划师、人才测评师等举办就业指导讲座。五是针对就业心理困难的毕业生,设立毕业生就业心理咨询室,组织参加模拟招聘活动、就业实践等就业训练活动,消除就业恐惧心理。六是针对就业能力困难的毕业生,组织参加基本技能培训班、职业训练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就业能力。七是针对就业专业困难的毕业生,加强专业改造,结合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厅学生处)

  我省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大型校园招聘会

  近期,省教育厅、省人社厅、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等单位,会同福建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福建江夏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多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大型校园招聘会,共组织7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吸引了全省近万名毕业生到场求职,约30%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一是形式新。充分利用网页、手机移动终端和微信公众号平台等互联网资源,发布就业岗位信息;现场设置 “二维码墙”,通过二维码公布企业招聘信息。二是针对性强。主要针对2016届未就业毕业生,征集岗位全部面向毕业生。用人单位需求以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主。三是岗位分布广。涵盖营销、IT、教育管理、金融类等专业,以及信息、金融、教育培训、商业服务等行业。

  (厅学生处)

  省教育厅多措并举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近年来,我省采取多项举措,鼓励大学生携笔从戎,大学生征集比例从2012年的21%提升到去年的47.1%,连年超额完成征集任务,并在国家军委国防动员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大学生征兵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厅长任组长的大学生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全省88所高校全部挂牌成立了征兵办,建立武装保卫、就业、学生、宣传、教务、资助等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政策支撑。从新生入学、在校生复学、转专业、高职升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加分和资助学费等方面制定完善的征兵扶持政策。按入伍人数给予高校2500元/人的专项补助,并给予1:1.5招生计划奖励。三是明确目标要求。要求高校动员上站体检的在校生人数不得低于本校在校男生数的4%,并定期通报征兵工作进展情况。四是深化系统宣传。开展优秀大学生士兵典型宣传活动,新生录取通知书附寄征兵优惠政策,发出征兵动员《致毕业生的一封信》,在校园招聘会设置征兵咨询台等。

  (厅学生处)

  福州大学精准推送就业指导服务

  该校积极采取多项举措,精细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促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是开展分层就业推介。加强与各地市政府、企业和人才机构合作,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开展分地区、分行业的专场招聘会。每年举办2场大型综合性招聘会、500余场专场招聘会、10余场学科专场招聘会;与广东、浙江、贵州等地方政府、人才机构合作组团到校招聘;与厦门航空、东兴证券、友达光电等53家重点用人单位签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实施“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二是精准推送就业信息。依托就业信息门户网站,以学生工作信息系统、毕业生就业方案登记系统、毕业生档案去向查询系统、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系统等就业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结合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全方位、网络化推送就业信息。通过数字化服务体系为在校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与管理、生涯教育与引导等指导服务,以及就业信息、实习见习、个性化就业等信息服务。就业创业中心官方微博微信发送就业推荐、就业指导分类信息3000多条。

  三是分类提供就业服务。针对考研学生,主动收集、统一管理、广泛发布考研信息资料,在图书馆设置考研专座、考研书籍专柜,适当调整安排宿舍、自习室,建立考研工作激励机制,并将考研工作纳入学生工作考评体系等,通过评选考研明星、举办考研明星经验交流会等营造考研氛围。针对报考选调生、公务员等学生,组织选调生、大学生村官政策解读暨备考指导,公务员考试公告解读,公务员考试指导公益讲座以及公务员模拟考试大赛、选调生村官模拟考试大赛等各类活动。针对实习生招聘,举办实习生专场招聘会,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深企业和学生的相互了解,提高学生通过实习找到合适岗位机率。

  四是精细职业发展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20多门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精细化的生涯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引进“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等网络自助平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测评。开展一年一届的职业规划节、职场文化节。创建生涯辅导咨询室,设立咨询预约热线。组织“职业素养提升”系列团体辅导训练营,围绕团队合作、人际沟通、时间管理等主题,为不同需求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地辅导。

  五是精准帮扶特殊群体。针对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毕业生定向精准推送就业信息;针对“双困生”制定一系列精细化就业服务,建立个性化求职帮扶台账、设立专项基金,为“双困”等特殊群体毕业生开辟就业创业“绿色通道”。每年为“双困生”定期推送求职意愿相关的招聘信息,已累计推送2万余条。与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合作,设立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建设贫困生创业实践基地,重点扶持贫困生、少数民族学生创业培训和实践。

  (福州大学)

  莆田学院四举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近年来,该校加快转型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明显成效。201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林旺庆及其创新团队,两年内连获3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一是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教育。开设创新创业公共选修课,整合专业基础课、主干课、专业技能和实验实践课,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模块。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在信息、机电学院开设“创新班”,制定培养方案,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创新人才培养初见成效。林旺庆创新团队7名团队成员协作发表学术论文12篇,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省级2项。

  二是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制定实施《莆田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意见》,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人才库和导师库,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私人定制式”服务。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学科竞赛项目团队或项目研发团队配置若干名导师,并以导师科研项目为载体,吸收学生参与。近两年,信息工程学院师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6项。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深入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先后与莆田市各县区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建成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实验实训中心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 个,创新创业基地 5个。推进“校中厂、厂中校”,把教学实验室建在企业车间,开展研究型、项目型学习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构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实践能力、系统思考和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岗前培训置换为专业选修课学分,鼓励学生及早开启“实战”模式,赴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岗前培训。

  四是丰富创新创业活动。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为契机,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能。开展“一团队一导师,高年级带低年级”集中式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校园科技节中开展实验实训科技竞赛和科研立项。

  (莆田学院)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校地融合” 创新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该校坚持“产业伙伴型大学”办学定位,依托“校企一体”机制,构建富有职教特色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一是开展联合培养。利用暑期开设“小学期”课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设“恒安班”、“国联班”等,将岗位培训与订单培养有机结合,“订单式”联合培养,为用人单位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7%以上。

  二是支持学生创业。弘扬“爱拼敢赢”的晋江精神,建设“晋江市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培训、孵化等服务。毕业生创业率逐年递增,2015届毕业生创业率达6.4%。

  三是完善创新体系。遵循“创业工作室—校(系)办企业—引企入校”孵化轨迹,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建成一批寓教学、社会服务、培训鉴定、研发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室—楼—园”三级孵化平台,为不同阶段大学生提供实践条件。加强校地、校企融合,联合台湾高校、晋江市三创园共建“海峡两岸创意创新创业学院”。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附件:

  • 教育工作简报第9期
  •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