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时空 > 经济

“六化驱动”走活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一盘棋

时间:2016-06-15 13:01

来源:作者:点击:

  去年以来,泸西县切实把“股份合作经济”工作由“点上示范”转为“面上推进”,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策,探索建立项目化管理及领导、部门“挂钩包保”机制,合力推动一批“股份合作经济”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集体创收与群众增收良性互动的态势。

  一、目标化布局,绘好“路线图”。研究制定“股份合作经济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2014年为“试点年”、2015年为“推进年”、2016年为“巩固年”,持续用力、梯次推进,构建“一年试点突破、两年整体推进、三年巩固提升”的目标体系。集中对全县87个村(社区)“三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评估统计,分类确立8个“优势村”先行先试、20个“中间村”重点提升、14个“薄弱村”稳步推进、45个“空壳村”集中攻坚,不让一个村(社区)在“接力赛跑”中“掉队”。统筹提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目标,即:到2015年底全覆盖、全推进;到2016年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3至10万元的村(社区)达三分之二,1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三分之一,并形成持续、滚动创收的常态,确保“不反弹”、“不回落”。

  二、项目化管理,打好“特色牌”。切实将传统工程建设领域的项目化管理方式运用到“股份合作经济”工作中,着力抓好项目筛选、储备、实施和考评,有力有序推动项目落地并取得实效。今年年初,集中筛选和编制“股份合作经济”工作项目97个,其中:以项目资金入股的44个,以土地、林地、集体资产入股的42个,以管理服务等其他方式入股的11个,既确保了“一村一个项目”,又探索了“一村多个项目”。同时,统一列出“项目菜单”提供县级领导和县属部门,争取政策、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分类、分步、分层抓好项目实施,目前,已经加快推进的项目有63个,已经取得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社区)29个,其中:1至3万元的村(社区)12个,3至10万元的8个,10至30万元的5个,30至100万元的4个,累计为村集体创收360余万元。注重多条腿走路、多元化探索,坚持各推拿手菜、各走特色路,山口、红杏等村依托特色农业种植构建了“产业推动型”模式,爵册、胜利等村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和资产构建了“租赁经营型”模式,既庶、城子等村扣住劳务派遣构建了“服务创收型”模式,黑舍、城子等村结合乡村旅游构建了“资源开发型”模式,大水塘、黑龙等村立足“镇中村”优势构建了“区位拉动型”模式,形成了各自创收形态和实践特色。

  三、精准化实施,种好“责任田”。构建“县委政府统筹抓、组织部门牵头抓、县属部门配合抓、乡镇村组具体抓”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切实将“股份合作经济”工作列入县委重点督查的“盘子”、县委组织部随机调研的“选项”,作为部门、乡镇和村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内容之一,先后以2期专项督查、1次随机调研通报、2次联席会议、1次现场推进会等方式,传导压力、增强动力。实行县级领导、县属部门、乡镇干部、下乡工作组“4对1”挂钩包保一个村、一个项目的责任体系,坚持“不见成效不脱钩、不脱责”,切实加强点对点帮扶、面对面指导,累计为挂钩包保村(社区)股本资金440余万元,先后将各级投入到“美丽家园”建设、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等项目中形成的资产,折价转化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合作股本2.3亿元,指导项目村依法依规注册成立经济实体,有效破解了项目村融资难、启动难、无米下锅等困境,助推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形成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用、项目往一个平台上放的格局。

  四、市场化运作,建好“试验室”。以市场为主导、以实体为支撑、以股本为动力,指导各村(社区)把握好“股份怎么来、实体怎么建、合作怎么办、权责怎么分、风险怎么防、收益怎么用”6个关键环节,按市场规则运作。山口、足马等村通过把涉农部门在农村的公益性小型工程设施投资形成的资产,评估折价后作为村集体“合作股本”,与企业、农户合作实现集体创收;大水塘、黑龙等村通过把“接手”当地政府投入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的资产管理使用权,与商户合作实现集体盈利;木龙、黑舍等村通过把林业项目资金转化为集体股本,与种植大户合作让钱生钱;山林哨、益谷等村通过把上级产业扶持资金以现金形式入股,做大了集体经济“蛋糕”;旧城镇党委在11个村探索实行“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同步走,“固定分红”和“最高分红”相结合的办法,为村集体经济创收扣上“双保险”。同时,全县坚持边探索、边规范、边完善,指导和帮助各村(社区)建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提高“股份合作”的安全性,监督好“股份合作”收益使用。

  五、多元化合作,办好“增收宴”。在方法、模式、项目、数量上不搞“一个样”、“一刀切”,巧用合作优势、借力使力、抱团共赢。据统计,全县各村(社区)通过资金入股、服务折价、土地流转等方式,与30个涉农龙头企业、77户种养殖大户“联姻”合作,实现了“一个项目、多方合作、共进共赢”。如:山口、爵册、平田、黑舍等村与企业合作、与大携手、与商户抱团,探索了“一村多股份”的路径;无浪和平田2个村围绕青贮饲料种植加工项目,闯出了“异地合作”的路子;阿庐、泸东2个社区筹资入股糯布村芦笋种植项目,构建“1+1>2”的增收公式,催生了“跨区合作”的模式。同时,全县积极设立“股份合作经济”工作专项奖补资金,奖“前头”、补“后头”、促“中间”,鼓励一些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式”发展,建立“大村帮小村、富村带穷村、强村扶弱村”的机制。

  六、持续化巩固,用好“服务器”。注重把“股份合作经济”工作的重心聚焦到“强基”与“惠农”互动双赢上来,一方面,以“股份合作经济”项目为载体和抓手,去年以来,全县组建6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把20个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行“党员带农户”、“大户带散户”等模式,吸纳1100余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加入合作组织,组织引导1300余户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并实现“二次创业”,230余名党员带头与群众抱团发展“泸菜”、“泸果”、“泸药”、“泸畜”等高原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7900余万元;另一方面,随着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把经济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积极开展“网格化管理服务”,探索“农村党员服务群众积分制度”,推行“四帮带富”产业党建模式,实行村级后备干部“设岗定责”,服务群众的底气更足了、腰杆更直了、业绩更优了,运用经济手段助推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更加凸显。

  【实践启示】实施“股份合作经济”工作,是运用经济手段助推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杠杆”,其撬动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推行“党员+”模式发展项目,实行抱团发展,培养了一批农村“明白人、带头人”;二是搭建“集体创收+群众增收”平台,助推了扶贫开发;三是构建“上级党组织+农村党组织”常态,壮大了基层力量;四是探索“集体收益=干部待遇+经费支出+公益事业”路径,强化了基层保障,提升了服务能力。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