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时空 > 评论

【评论】黄河入海,东营新生

时间:2016-05-20 09:16

来源:作者:点击:

【评论】黄河入海,东营新生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一】

    基于前段时间网上传出的东营胜利油田裁员的消息,以及全球能源尤其是石油行业的震荡,这让我对东营这个城市的转型发展多了一些关注。

    我一度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多年前我曾经到大庆调研采访,在那里一方面见识了石油工人对油田的近乎狂热的认同和忠诚,以及这种认同和忠诚给企业的高效运转所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也意识到,这种经由几代人沉淀下来的对企业的认同和依赖,在石油行业面临转型以及油田产量不断下降的背景下,给企业市场化改革带来的风险。当时在大庆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企业内部开会刚决定一个企业改革的意见还没有正式发布的时候,总经理的办公桌就被愤怒的工人给掀翻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作为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这个城市因石油而生,亦因石油而兴。2015年,其经济总量近3500亿,人均GDP多年居山东第一,占据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的产业基础。尽管东营的非油产业号称发展的是比较好的,但其整个城市经济对石油的依赖依然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东营城区70万人口中有超过45万都是油田背景,整个城市的消费、商业、房地产等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直接与石油行业的动荡密切相关。而且,考虑到油田开采的历史,以及与大庆油田类似的石油工人对企业的超级认同和忠诚,使得这里的经济和社会都会直接与全球石油行业动荡发生共振,并可能转化为整个城市的社会危机。

    严重点说,这是一个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城市,全球能源变局直接影响着这个城市的兴衰,而全球能源变局的走向从历史到今天,从来没有人真正明白,到底由谁在掌握,当年基辛格先生那句“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掌握了世界”的醒世名言,一直让石油的博弈延续到今天,扑朔而迷离。

    更值得审慎思考的是,在这些能源城市,虽然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市政治理体系,但石油管理局与地方行政管理之间的利益割裂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更为当地整体性应对地方治理危机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基于这些背景和情况的综合性考虑,对包括东营在内的能源城市转型的关注,就非常重要和必要了。

    【二】

    在办理登机牌的时候,我刻意选了靠窗的座位,我想从飞机上鸟瞰一下这个城市,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年我去大庆的时候,在飞机降落的过程中,我被大庆美丽的湿地所震撼,几乎完全颠覆了我对这个石油城的想象——太美丽了。另一方面,我希望能够从空中看到黄河入海的胜景,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在此之前曾经多次在照片上看到这块湿地的美丽。

    在我看来,对于东营面向“十三五”和更长的历史周期寻求城市转型这一命题而言,有三个要素是最为关键的:石油、黄河和海洋。更具体来说,石油、因石油而生的相关产业以及石油人口,构成了东营城市经济和社会最重要的支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东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全球能源变局背景下石油以及相关产业深度转型和重塑的问题,将直接影响东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转型窗口不会一直打开,“十三五”或将是最后的战略机遇期。

    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城市转型之战——不仅是因为在这次转型中东营的决策者要面对因国际能源变局而带来的经济下滑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因为,在这样的一场整体性经济转型中,整个城市不得不面对一次深刻的城市人力资源结构或者说是人口结构的转变。

    在这次伴随深刻的甚至根本性的技术革命和互联网根名而发生的全球经济转型,包括能源产业在内的产业变革不仅是快速的,而且是根本性的,旧的产业优势可能在一夜之间被颠覆,而新的产业优势的形成却更多的依赖新经济的生发,而新经济的生发是如此深刻的依赖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出现,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以及商业化,又如此深刻的依赖于适应于新经济的技术、管理、金融等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集聚,以及区域和城市创新体系的形成。

    这对于一个已经习惯于向资源而生的城市而言,显然不是个好时代,尤其是中国石油大学搬迁青岛以后,可谓是在这个城市最需要高端的完备的教育体系的时候,这个城市最好的大学却离它而去。直到目前,更多的分析还是停留在这样一所大学搬迁给东营造成的消费力的影响上,这显然低估了这一大学搬迁事件对东营的影响,严重点说,这可能让东营在新经济背景下失去实现转型发展的机会。所以,我对东营为什么同意中国石油大学搬迁青岛充满好奇。

    【三】

    当然,我并没有完全悲观到认为东营在“十三五”以及以后的发展中一点机会都没有,如果说对石油问题的处理代表了东营立足现实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的话,那么对立足于黄河对东营的城市价值和产业发展进行思考,则代表了东营新生的逻辑思考。

    黄河不仅赋予了东营独特的地理坐标、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而且,更赋予了这个城市人文基因,但遗憾的是,与黄河沿线的很多城市一样,很多时候,对黄河的理解一直局限于水患防治、水资源指标争抢,充其量是基于黄河进行城市景观的营造,少有人能够将黄河这个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符号之一进行城市转型发展中更具根本性的元素加以思考和利用。

    在我看来,黄河之于东营城市新生而言,至少包括:黄河三角洲将成为构建东营区域文旅产业生态的最重要的景观依托,单凭黄河入海处这一条,就足以使东营旅游具有充分的全球化表达空间,为其客源地拓展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黄河三角洲湿地以及在东营辖区内通过多条干支渠形成的黄河灌区,为东营生产高品质的实地农产品以及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是,黄河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及东营在黄河流域中独特的节点地位,将为东营的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项目平台和产品体验打造提供切实的抓手。

    比如,具体的可能项目之一是,基于目前收到政府和市场多方面欢迎的特色小镇建设而言,在东营完全可以做一个黄河小镇,通过一系列与黄河有关的自然人文元素的挖掘,统筹东营及其周边的文旅资源的开发,在“景城互动,产城融合、全域旅游、全时旅游、大资产管理、全产业链构建、区域文旅生态打造、智慧旅游”等理念指导下,快速形成东营文旅产业发展的超级符号,构建东营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超级平台,从而整体性、大幅度提升东营文旅产业的发展水平。

    就东营的文旅产业发展而言,我给出四个基本判断:

    其一,每年的游客基数偏小,这不但与包括黄河入海、石油地标的独特资源不匹配,而且,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直接影响本地资本和外地资本的对文旅产业的投资热情。接下来东营需要通过综合手段尽快提高文旅品牌影响力和游客规模,其中对“黄河入海”这一符号的使用是关键之一。

    其二,游客消费层次太低,多为过境消费,没有形成休闲消费,这与区域内文旅产品开发的类型和档次有关,这不但与当下的新消费时代脱节,也不符合旅游的发展趋势。接下来需要在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上做出丰富和改变,但这也意味着在投入、创意、运营、招商等方面进行综合提升。

    其三,东营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构建产业链和区域产业体系的角度进行考虑,并且统筹考虑整个东营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与现有产业基础进行融合发展。

    其次,东营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与东营的城市化和城乡统筹进行结合,景城互动式发展,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是所谓,不谋一城,不足以谋一点,不谋一点,不足以谋一业。

    【四】

    除了黄河以外,另一个可以决定东营城市发展未来却被忽视的战略性资源是海洋。本次东营之行的直接感触之一是,虽然东营有着400公里以上的海岸线,占了整个山东省海岸线的九分之一,但对岸线资源的开发前景以及对城市的影响的判断并不乐观,亦缺少战略性思考。

    在官方的表述中,对于海洋的利用,最重要的体现当是港口开发了:“3个3000吨级泊位正在扩建中,东营港将成为以石油、煤炭输出为主,具有综合功能的万吨港。到2015年,初步形成液体化工、精细化工、煤、散杂货等码头组成的港口集群,打造黄河三角洲对外的海上通道、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广利港区,加强与大企业战略合作,加快实施航道整治、码头建设和港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成集商港、旅游港和渔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到2015年,建成集装箱、散杂货、件杂货、液体化工以及滚装码头等泊位20个,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200万吨,形成综合性港区。”

    在我看来,这样的港口发展定位,别说是在中国和全球港口经济竞争中没有任何机会,哪怕是在环渤海地区的港口竞争中也没有任何机会,在考虑相应的铁路配套的缺失,利用东营港发展临港产业和腹地经济也基本上价值不大。所以,东营基于自身城市发展阶段的考量,更根本更长周期的思考城市发展与海岸线和港口资源的利用,将陆海统筹、河海统筹、河流与城市、港口与城市、城市水系与城市生态、城市水系与产业布局等关系进行综合考虑,港城互动发展,不仅为城市谋求一个根本性转型的资源和精神来源,也可以为东营的港口找到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更充分的挖掘其城市价值。

    比如,作为东营市区内最重要的一条河流广利河,经过初步治理,目前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景观,但也仅限于静态的水面景观,更多为两侧地产项目带来了增值。考虑到东营城市片区内有大量的湿地和水面,但基本上是只见水面不见水系的阶段,接下来可以广利河为主脉,总体规划城市水系,并赋予水系部分城市通行功能,打通水上交通与路上交通的体系,同时构建城市水系的游船观光和整个城市旅游的重要连接,以及围绕城市水系进行商业、娱乐、商务、金融等产业布局,使广利河不仅是一条城市景观河,更是整个城市水系、产业分布、生活方式的重要依托。

    与此同时,另一个战略级项目是,在广利河入海处,以广利港区的城市化改造为核心,高水准拓宽加深广利河入海处的河道,使港口功能内移,从而使港口发展与城市建设密切互动,不仅打造高水准的邮轮泊位,而且,在周边进行更综合的港口城市功能配套。这样以来,不仅为东营文旅产业发展在黄河元素之外加上了海洋元素,而且,在产业上,还将有利于激活东营在机械装备、能源化工等产业,进而成为中国港城互动发展的典范。对此战略可行性的昭示,欧洲有汉堡,亚洲有迪拜,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考虑到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投入会比较大,需要调配的资源比较多,而且,还会牵涉到海洋岸线的管理问题,此战略安排不仅更应该成为东营市“十三五”转型发展的第一战略选择,集全市之力以及胜利油田的资源,进行推动,还需要积极对接国家批复的山东省蓝色经济建设规划以及国家对资源性城市转型的政策支持,争取获得国家层面的多方面支持。毕竟,因为石油的关系,东营的城市转型从来都不仅仅是东营一城一市的事情,转型成败也不仅仅是经济进退的问题,直接涉及近50万石油人的生活。而且,在全球产业快速变革时期,时间窗口不会一直为东营打开。

    (方塘智库秉承“东方智慧,全球价值”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平台。研究领域包括:区域发展战略、文旅产业投资、城市现代治理、新型城镇化等。可搜索微信官方账号ftzhiku联系我们。)

【评论】黄河入海,东营新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