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应该说的是,涉事警察只能代表他自己,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警察,也没有媒体将此事用来抹黑整个警察群体。但这样一件舆情事件的解决,不能去制造两个群体的对立,而应在舆论监督中,剔除一些害群之马,一切处理都应该尊重法律、尊重事实。
文/西坡
“记者采访营养餐问题被打”事件经过几天发酵,有了几项进展:推打记者的甘南县兴十四镇派出所副所长李英东,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撤职处分;黑龙江省紧急启动学生营养餐大检查;甘南县县委书记向中国教育报社的两名记者公开道歉,并向两名记者当面进行了道歉。
打人警察被撤职,是为了维护记者采访权与人身权益,也是规范警察执法的必要之举。营养餐大检查,则回应了打人事件背后的真正问题。
不过网上也有一些不同声音,比如一个自称一线警察的人写了一封公开信,认为事情真相还没搞清楚,啪啪声“可以是警察打人,也可以是拍手、拍桌子”,现在撤职对警察不公平。
记者圈也有一些关于暗访技巧的业务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此事意外牵出了一家从事舆情行业的公司,该公司某员工在微信群中粗口谩骂被打的两名记者,并给地方政府支招“把火引到这个记者身上”。
该员工自称自己也曾是调查记者,面对营养餐、采访权等事关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却给出搅混水的“高招”。这种公关是把舆情当敌情,如果有地方政府真学习了这一策略,届时只会给自己挖坑。
所有争端都因营养餐而起,媒体的报道也确实揭露了其中很可能存在大问题,因此营养餐相关问题仍需要外界的持续关注。
在此之外,记者的采访权与警察的执法权遇到冲突该如何解决,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其实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实事求是、按规矩来是最好的办法。
“
某些“舆情师”那样出些馊主意,不是弥合矛盾,反而故意制造两个职业群体的对立、撕裂,这就是火上浇油,唯恐天下不乱。这不只是蠢,简直是坏!
记者为了获取真相,采取暗访手段进入校园。警察不知记者身份,把记者带回去调查。事情到此,并没有问题,也不构成执法权对采访权的侵害。
问题在于警察的执法和记者的采访一样,都要规范。即使警察认为记者的采访有问题,也不能越线行事。
一旦出现问题,一切拿证据说话。
事发后,甘南县政府网站已经三次发文回应“记者采访被打”事件,甘南县兴十四镇派出所副所长李英东在执法过程中简单粗暴,“推打”了当事人,而且,当地县委书记公开道歉中也称记者被打、涉事警察被处分,“警察打人”已被证实。空口白牙说什么“记者自伤”是没有说服力的。
应该说的是,涉事警察只能代表他自己,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警察,也没有媒体将此事用来抹黑整个警察群体。但这样一件舆情事件的解决,不能去制造两个群体的对立,而应在舆论监督中,剔除一些害群之马,一切处理都应该尊重法律、尊重事实。脱离这样的基本原则,如某些“舆情师”那样出些馊主意,不是弥合矛盾,反而故意制造两个职业群体的对立、撕裂,这就是火上浇油,唯恐天下不乱。这不只是蠢,简直是坏!
往期回顾: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公号转载。
校对:
我们给
有价值的留言
理直气壮发稿费
欢迎别出心裁
拒绝一本正经
特别提示:录用留言会刊发在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栏目。如被选用,请在后台回复你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沸腾
兄弟账号,强烈推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新京报社论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