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篇一:信用社重大声誉风险应急预案
**信用社
重大声誉风险应急预案
一、重大声誉风险事件应急预案的目的
为引导我社有效管理声誉风险,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做好惠民工作,指导各部门、各营业网点建立舆情分类报告机制,明确舆情监测责任和报告路径,逐步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信息报告体系。
二、职责及分工
(一)组织机构
成立了**信用社声誉风险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领导小组人员分工
组长:组织和部署各网点要以开放、积极的姿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导向正确的原则,做好舆情工作,把舆情工作作为为人民群众服务,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改善金融服务,增强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工作之一,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避免负面舆情升级和损害信用社声誉。
成员:做好舆情监测及时准确,要搜集调查传播源头和路径;要掌握传播范围,对舆论态度、评论、诉求有全面充分的认识,发现舆情第一时间及时上报;舆情引导要积极主动,正确有效,要将正面宣传、新闻调控、网评引导相结合,形成引导合力,舆情报告内容要完整,要将相关应对措
施写入报告内容及时报告。
三、应急预案
根据联社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办法、相关制度和要求,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社会公众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监控我社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和有效性,承担声誉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
(一)各网点必须明确有关声誉风险管理的职责、权限和报告路径,确保其采取必要措施,持续、有效监测、控制和报告声誉风险,及时应对声誉事件。
(二)全体员工负责我社声誉风险管理,配备与我社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声誉风险管理资源。
(三)明确我社各网点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其执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
(四)确保全社员工接受相关领域知识,知悉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动维护银行的良好声誉。
(五)培育我社声誉风险管理文化,树立员工声誉风险意识。 (六)各网点要将舆情监测工作制度化,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对监测应对情况进行记录,尤其是做好负面信息和舆情的记录,并开展舆情研判,评估声誉状况,评价应对效果从维护客户关系、履行告知义务、解决客户问题、确保客户合法权益、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实施监督和评估。
(七)舆情信息研判,实时关注舆情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
(八)做好声誉风险信息管理,记录、存储与声誉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九)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对声誉事件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进行评估
四、预防措施
(一)在重大声誉事件或可能引发重大声誉事件的行为和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拟定应对措施。
(二)各网点指定有责任心的员工担任此项工作,明确处置权限和职责。
(三)按照适时适度、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四)实时关注分析舆情,动态调整应对方案。
(五)重大声誉事件发生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联社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信用社
2011年 3 月 31 日。
篇二: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市**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切实加强公司日常工作中舆情突发事件处理与信息发布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舆情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及时、有效的处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和谐、稳定的供用电环境,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舆情事件发生后,首先与市公司新闻中心取得联系,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的不准确报道,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舆情发布(本文来自: 千 叶帆文 摘:舆情风险应急预案)有利于公司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宣传同步启动、同时落实,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部门密切配合舆情发布工作,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公司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组织机构
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日常工作中发生的舆情,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市**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由经理虞忠凯、党委书记刘佳华担任,副组长由营销副经理迟晨林、生产副经理李春文、纪检书记王超、物资副经理闫铁君担任,综合部、生产部、经营部、安监部、党群工作部、客服中心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群工作部,负责舆情的评估、预警、分析和报告。
工作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4、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交相关部门处理。
5、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应急程序
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1、各部门、各班组要密切注意舆情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司主要领导报告,由各部室负责人集体对事件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会议。
2、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召开应急会议,有针对性地布置处置工作,形成新闻通稿并组织宣传报道。
3、工作领导小组将舆情情况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市公司新闻中心,及时上报事件有关信息,并与新闻媒体及时保持信息沟通。
4、做好突发公众舆论事件的24小时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声像记录工作。
四、健全制度
1、建立信息反馈常态机制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切实加强工作调度,认真做好信息反馈,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
2、建立舆情监控体系
积极应对于媒体舆情,如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的舆情信息,要加强监测监控力度,设专人进行监控,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应对、早处置。
3、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要全力做好信息公开透明,尤其是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客观、透明,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最大程
度消除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促进事态向良性方面发展。
4、完善信息摸排机制
针对用户对公司工作的不良言论、片面认识或错误倾向,要第一时间做出反映,集体研究、集体协商、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情况,向用户作出解释说明,让用户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充分体现社会的法制性、民主性和公平性。
**市**
2012.3.22
篇三: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置工作应急预案
中铁一局西成客专项目部五工区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臵工
作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臵工作,不断提高工区应对突发事件舆论危机能力,防范舆论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臵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许 良
副组长:陈小庆 王 柯 陈 瑞
成 员:许县伟 屈拓拓 李世贵 杨国军 马定益
薛润民 郝 铎 方 凯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区综合办公室,联系人:黄琨
二、领导小组的职责及分工
组长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舆论危机应对处臵的总体指挥,负责向上级报告事件全部信息,负责接待各类媒体记者的采访,正确引导舆论,将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副组长主要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媒体动态和舆情,并协助组长做好相关工作。
综合办公室配合工区领导对各类媒体记者来访进行身
份核实和登记接待;负责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危机有关文字资料的起草和保密工作;负责跟踪和掌握媒体采访报道情况,随时监控网络及其他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并迅速向领导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各成员要在组长和副组长的领导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应对处臵工作。
三、事先培训和演练
工区要定期对员工包括农民工进行突发事件舆论应对处臵工作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突发事件来临时,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救援,如何向上级汇报,如何对待记者的采访等。面对记者不随便说话,面对镜头不随便亮相。并要结合施工情况进行演练。
四、突发事件的情况上报
1、向本单位领导汇报。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负责人要迅速向值班副经理和工区经理、书记汇报事件相关信息。工区书记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件现场,将事件全部信息上报至本公司领导及公司宣传部,决不允许不报、瞒报。本公司
宣传部根据事件性质,经请示公司领导后决定是否报集团公司宣传部。属于集团公司指挥部管辖的,还应同时向集团公司指挥部领导汇报。
2、向集团公司领导汇报。各子、分公司领导可根据事件性质和轻重程度确定向集团公司党委主要领导及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汇报;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经请示集团公司党委主要领导同意后立即启动《中铁一局集团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臵工作应急联动体系实施方案》,并迅速与负责该区域媒体联系的主责单位联系。有关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五、突发事件的现场处臵
1、撤除标识。工区书记要立即安排有关人员,迅速到现场撤除各种标识标牌。凡出现“中国中铁”、“中国中铁一局”企业标识的地方,要进行撤除或遮盖;彩旗、导示牌、宣传展板等要尽快撤除。
2、更换工装及安全帽。工区要按照抢险的要求,现场人员一律更换没有企业标识的工作服和安全帽, 有序进行
事故救援工作。
3、尽快统一认识统一口径。工区书记要及时向本公司领导及宣传部门汇报事件进展情况,并尽快统一认识,统一口径,做好新闻媒体记者接待和舆论应对准备工作。
六、新闻媒体记者的接待
1、采访接待。新闻媒体记者到事发现场后,第一时间接触的员工或农民工要立即向事发单位领导或现场负责人汇报,并将记者引荐给现场负责人。事发单位领导或现场负责人要热情接待,主动将记者引导到驻地办公场所,礼貌接待来访人员,不能阻挠、回避记者采访。
2、核实记者身份。 接待人员要按规定对采访人员进行登记,并要求采访人员出示记者证等有效证件,掌握来访人员的身份和所需采访的内容;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宣传部门。
3、采访授权。对于记者提出的采访要求,由接待人员进行整理后报舆论危机处臵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采访要求确定是否接受采访以及采访的方式方法。舆论危机处
臵工作人员要全面了解地方媒体情况,掌握有关信息,与相关媒体沟通交流,对新闻宣传过程实施全面控制,尽量保证事件报道的良性发展趋势。未经领导小组许可,任何人不得在未授权的情况下对外随意发布事件相关信息。
4、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在经过领导小组授权后,工区(分部)相关人员方可接受记者采访。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口径一致。要谨慎回答记者提问,不得违背国家与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泄露企业商业秘密,严禁发布未经上级允许的相关信息,并不得提供书面资料;对摄影摄像采访,要严格控制采访范围,避免拍摄企业标识和名称;对记者要求采访事件现场或某个人时,必须由工区领导或现场负责人陪同,并按规定做好进入现场登记 。要尽量减少或避免记者在事发地点的停留和拍摄时间。
七、召开新闻发布交流会
1、起草文字材料。负责文字材料的有关人员迅速收集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撰写情况说明,形成新闻通稿 。新闻通稿撰写完成后,报经舆论危机处臵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审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