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时空 > 舆情

舆情观察:上半年群体性事件频现舆情有何新特点?

时间:2017-07-30 21:08

来源:作者:点击:

  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民众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一般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与直接利益相关,这也构成了2016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一个特点。经济类纠纷增多,其中以网约车和网络P2P金融形成的冲突最为明显,显现出互联网新兴经济形式与社会的深度联结,以及因监管滞后、行业发展粗放导致的社会问题。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针对2016年上半年引起网络舆论较大反应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网络舆情动态及反映出的社会问题。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分布

舆情观察:上半年群体性事件频现舆情有何新特点?

  从2016年上半年引起网络舆论较大反应的群体性事件可以看出,北京、云南、广东是群体性事件舆情多发的地区

舆情观察:上半年群体性事件频现舆情有何新特点?

  首先,多起群体性事件发于同一利益诉求,如由e租宝非法集资案、高考减招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多地发生;其次,随着事件影响范围的扩大,媒体聚焦,报道增多,强化了民众对群体性事件的认知,进而“乐于模仿类似行动以取得关注”。

  劳资纠纷是2016年上半年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最多见触发因子,包括降薪、欠薪、裁员和补偿等问题,涉及群体广泛,包括工人、教师、护士等,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矛盾突出的情况。

舆情观察:上半年群体性事件频现舆情有何新特点?

舆情观察:上半年群体性事件频现舆情有何新特点?

  在2016年上半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关涉群体最多的是“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和“投资者”。此外,教师、护士、公务员等更多身份群体参与到群体性事件中,诉求点大多在于讨薪、加薪等经济利益层面。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分析

  一、媒体关注度综合分析

舆情观察:上半年群体性事件频现舆情有何新特点?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1月1日以来,“群体事件”话题在网络上的热度呈现持续上升态势。

  1月以来,“群体事件”话题相关报道持续居高不下。1月14日、20日和21日,相关舆情热度指数均超过1万点。其中1月14日,相关舆情热度指数超过1.5万点,当天的各类舆情数据超过7600条。

  二、信息传播呈现移动化趋势 移动视频传播力不容小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端成为网络舆论场的新重心。手机QQ、微信群等在非法集资维权事件中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以“泛友”自称的泛亚投资者,在移动互联网上迅速“抱团”集结,最终由网上发展到网下,发生“泛亚投资人到国家信访局聚集维权”事件。

  此外,移动视频的传播力也在上半年的群体性事件中体现。在“海南海口市秀英区拆违联防队员打人事件”初期,一段1分多钟的视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天涯社区等流传。视频中执法队员对妇孺施暴,直接引发了网友拍摄视频并进行传播。而在龙煤集团职工讨薪案中,讨薪游行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成为舆情事件升温的重要因素。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兰斯·班尼特根据近年来的群体性抗争提出,对于我们熟悉的、高度组织化的、形成集体身份认同的群体性行动,与新兴媒体上功用的个人化内容的连结性行动存在很强的关联。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类型及特性

  2016年上半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劳资纠纷、出租车网约车、金融维权类的事件居多。梳理事件的细节,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互联网新兴经济形式问题突出

  一方面,互联网对传统服务业的进一步渗透,导致新旧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加剧,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产生。网约车平台、网约车司机以及广大网约车消费者都期待网约车合法身份尽快落实。与此同时,出租车行业改革和发展政策措施的出台也符合舆论期待。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与民生高度融合,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合法性以及风险性成为普通网友聚焦的核心。而整体来看,舆论对P2P网络贷款行业加强监管和规范经营较为期待,特别是在网贷平台负面新闻频出的背景下,舆论对网贷行业监管细则的出台寄予厚望。

  2.劳资纠纷问题需高度重视

  上半年,与劳资纠纷相关的群体事件以地方国企相关案件为主。其中,陕西500名煤矿工人上街游行讨薪和黑龙江龙煤集团职工讨薪事件舆论影响力较大。煤炭行业整体下滑,煤矿工人的收入和安置问题成为该类事件的主要诉求。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对劳资纠纷相关群体性事件的处理直接考验地方国企的舆情应对能力。

  3.行政执法类事件个案凸显

  上半年,由行政执法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主要以警察及城管群体与基层群众的矛盾冲突为主。当警民之间出现问题时,有些舆论往往不问是非,“一边倒”地同情老百姓。即使处于如此的舆论环境中,面对违法事件,若采用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可能会使事态恶化,更严重的会使政府形象受损,造成不良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广东袭医事件”“魏则西事件”等公共事件的背后,是公众“推己及人”的焦虑感、不安全感的集中释放,那么尚未了结的“雷洋事件”则已加剧了这种焦虑。舆论场中,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的焦虑,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的个别不规范行为被夸大,普通百姓经常会被贴上“受害者”的标签。

  4.教育、医疗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上半年,民生领域的群体性事件中,事关教育和医疗的事件舆论影响力最大,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参与程度较高。高考这个民生领域的热点问题,引发了多地家长的焦虑。在江苏、湖北有群众聚集抗议高考减招之后,四川、黑龙江、河南等地也先后有聚集抗议现象,维权过程中伴有谣言的传播。但同时也应注意有效协调各地区经济文化平衡发展的问题,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地区间的摩擦。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