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
曾有一名应邀参加“硅巷早餐会”的企业家,这样询问主办方:“早餐会为何既不在早上,也没有早餐?”在长宁区“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硅巷早餐会”已陆续开展一年有余,这一“形式之问”被拆解为更具实务性的思考——这种交流方式是否助力打造街区科创生态,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对于“硅巷早餐会”,主办方的初衷是让企业尤其是跨界企业之间,实现要素之间的交互交融、智慧火花的碰撞,从而激发创新。于政企之间,政府摸清企业需求,精准打通企业发展梗阻。
这两者息息相关。“科技回归都市”的趋势已然成为广泛共识。较早察觉到科创企业聚集中心城区小尺度街区,并提出对应概念的“上海硅巷”,推进进展如何?近日,《长宁区全面推进“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明确指出建设目标、计划和保障措施。放眼全市,“科创街区”试点建设工作正在推进中。其中,长宁区已入选第一轮“科创中国”全国试点。而“上海硅巷”正是作为重点区域之一,探索打造“科创街区”。
是否能形成“科创街区”,科创生态至关重要,而生态的基底是氛围。或许现在检视科创生态还为时过早。不过以管窥豹,从一场场“硅巷早餐会”中亦能透视政府部门以及经营主体,怎样氤氲融合氛围渐成。
小纸条串联小生态
最怕“早餐会”变成拉人头的“尬聊会”。
这也一度是“早餐会”召集方之一、上海创邑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志伟的隐忧。“上海硅巷”由愚园路、定西路、武夷路等合围而成,面积约1.48平方公里。这里集聚着2家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10多家创新载体和500多家科技企业。除了实体在“上海硅巷”的公司,还有不少注册在此但实体在其他区的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政府服务半径无法完全覆盖。通过早餐会让他们也有沟通交流的机会,有归属感。”
除了召集方企业需固定“驻场”,早餐会邀请的企业每次都不一样。一年多下来,早餐会上的企业交流多限于破冰、初步了解彼此业务。
即便是破冰也有门道。位于定西路1300号的“上海硅巷”No.1创新空间,上个月进行的一场“早餐会”终于挪到了早上,也有了面包、咖啡。不过参与的企业负责人都被桌上一张张写有“心灵鸡汤”的字条所吸引。“踏实勿踏空,前进勿回头”——为了让“早餐会”形成更好融合氛围,华阳路街道的一家社会组织——长宁区社趣更馨营造中心参与活动设计。这些心灵鸡汤是为与会企业负责人破冰交流设置话题。
气氛很快就热络了。“这些句子同科创企业目前的状态吻合,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话要讲。”黄志伟说,“这相较于正儿八经的互相介绍更洋气、时尚,更符合中心城区科创街区的腔调。”
可持续产业投资人范硕卿参与了这场早餐会。他告诉记者,虽是第一次参加,但丝毫不感觉生硬,能感受到主办方想做企业生态的用心。就在破冰交流结束,一名生态合作伙伴主动与他交流——这是来自金杜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范硕卿参与投资的一家生态环境科技公司在“上海硅巷”落地,最近金杜律师事务所与该科技公司联合举办有关“双碳”主题的系列论坛。
办不办“早餐会”是从需求端考虑,黄志伟认为,新老企业要沟通交流,也有达成产业合作的需要,这样的“早餐会”是有必要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溢出效应,对于一些不了解硅巷的企业,倘若知道有‘早餐会’并来参加,就成为了解硅巷的一个极好窗口。”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