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时空 > 专题

【专题】潞酒之乡是平城!

时间:2017-08-03 22:43

来源:作者:点击:

【专题】潞酒之乡是平城!

平城是潞酒之乡,有资料作证。

【专题】潞酒之乡是平城!

平城广袤的土地。

【专题】潞酒之乡是平城!

老槽坊

  《山西通志 》第十九卷第二章第一节“酿酒”记载:潞酒,因其出产于潞州而得名。地处太行山巅的山西陵川县与河南省林县交界处有座小山叫小南天,古代为晋豫交通要道,有诗曰:潞酒一过小南天,香飘万里醉半仙。说的就是平城的酒。因为在1953年前,尚无有专门叫潞酒厂的,习惯上把潞安府所有槽坊生产的酒统称潞酒,故潞酒是一个广义泛称。说平城是潞酒之乡,有资料作证。

  “中华民国”实业部在1930年组织编写的《中国实业志》山西卷,记载了1930年全省酿酒工业的第一次普查结果。在现状一节中写到“据此次调查,山西酿酒厂家及较大作坊计有474家,总资本为82.54万大洋(其中资本在五千元以上者二十八家——作者注)。”“酿酒业职工总数共计4187人(其中有三家不详),各地酿酒职工数最多者,首推汾阳,计241名;其次为浑源291名及陵川210名……”

  按照《中国实业志》公布的数字:1930年,晋城县共有槽坊三座,分别是北城公村的恒丰店,南义城的福汇店,巴公官庄的福兴涌店。而创办时间最早的是北城公村的恒丰槽坊,为“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创办,其余两座均为“民国”二十年创办。三座槽坊总股本为9900大洋,用工总数为50名,酒总产量为14.4万斤,总产值为17280大洋。

  高平县共有槽坊三座,分别是创办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四月的意逢源,和创办于“民国”二十三年的广兴源及顺裕公槽坊。总股本为3000元,用工总数28人,总产量4.47万斤,总产值5364大洋。

  陵川县共有槽坊九座,分别是平城镇的三合泉,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八年(公元1912年);协兴源,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恒盛泉,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恒盛源,创办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同和裕,创办于“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辅益和,创办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和附城镇泰兴泉、春生长,玉泉村的长兴泰。这分别创办于“民国”七年、民国二十年和民国四年。总股本31000大洋,用工210名,总产值24.3万斤,总产值30690大洋。

  其中,平城镇有六家槽坊,总股本26000大洋,占全县总股本的83.3%,是晋城的2.62倍,是高平的5.71倍;用工人数160名,占全县的76.1%,是晋城的3.2倍,是高平的5.71倍;总产量为19.2万斤,占全县的78.27%,是晋城的1.33倍,是高平的4.3倍;总产值为23040大洋,占全县的75%,是晋城的1.33倍,是高平的4.3倍。

  不仅如此,从《中国实业志》公布的全省474家槽坊的创办时间看。在泽潞两州,平城镇恒盛东家韩之琦兄弟创办的“恒盛泉”为最早,创办时间为1904年,依次为平城商会会长赵印章创办的协兴源(1906年),襄垣县回成李槽坊(1909年)和兴隆盛槽坊(1910年),第五是平城镇赵德森创办的三合泉(1912年),也就是民国元年。

  从经营规模上看,单个槽坊总股本在5000元以上者,晋东南只有一家,即平城镇的协兴源,独资股本达五千元大洋,四千元以上者有七家,平城就占有五家,最小的同和裕股本也有三千五百元,超过高平全县总股本。

  以上资料表明,在1920年代,平城镇的酿酒业不论从时间上,用工上,规模上,在南五县甚至是在晋东南都是排在第一的。

  从平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当地资源来看,平城并不具备发展酿酒的基本条件。平城的两条母亲河后河和从黄沙山北麓发源的西川河均为季节河,两河在下川村合成北召河向东经壶关桥上汇入卫河。其流域面积约为十三平方公里。经水资源部门勘察评价,这个地区的水资源为地表浅层水,与十五号煤伴生,不但含硫高,而且含有大量的钙和镁,被群众称为苦水和臭煤。再加上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粮食十种九欠,连肚子尚不能填饱,更没有多余的粮食去加工造酒。但因为平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因为冶铁的繁荣而产生的庙会,使平城成为晋豫交界的一个粮食集散市场,壶关长治南部的粮食要在平城同河南客商进行交易,催生了平城的粮食加工,使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如韩之琦、赵印章、赵德森等把发展的眼光放在了粮食加工上面。或许有那么一天,他们聚会在一起,喝着从潞安府运往河南的白酒,到了酒耳热之时,从脑细胞中分裂出了造酒的念头,在不经意之间抢了发展的先机,成就了平城发展史上的辉煌。

  根据《山西通志》和《中国实业志》记载,潞酒的发展史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潞酒的产生到潞酒的得名。即从宋朝到明末,由“珍珠红”到“鲜红碧绿潞酒”阶段。这一阶段潞酒主要是以色酒为主要形态。消费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和富豪。徐炬在《酒谱》中说“潞酒烧酒珍珠红”,说明了酒的颜色;明代潞州安王朱铨铄《潞酒》诗及小序:“。潞州鲜红酒,盖烧酒也,入口味稍美,易进而作剧,吻咽间如刺,或云即葡萄酒遗法也”。又作诗道“潞州城中酒价高,胭脂滴出小檀槽。华胥一去不易返,汉使何烦种葡萄”。更进一步从生产环节说明了潞酒的颜色。再则从潞酒的销售广告也可看出潞酒的颜色。《天下潞商》记载一幅潞酒广告:“潞府,永隆升记,铺在潞安府大街路西开设酒局,自造鲜红碧绿潞酒,发行不误主顾,价钱随时,货真价实,永不哄人,凡赐顾者,须认印票为记,永记。”都说明潞酒是一种色酒。《天下潞商》说“鲜红碧绿潞酒”只有在明朝之前大量生产……,之后,……鲜红碧绿潞酒早已是故事里的事,酿造方法已失传三百年。”《中国实业志》也说“潞酒因其酿造方法不知改进,渐渐衰落。”由此可见,作为色酒,在清初潞酒已基本退出了市场。

  第二阶段是清中叶后,潞酒开始以白酒形态登上历史舞台。《天下潞商》记载了一枚清代潞安府西街路南“吉升昶潞酒店”的“龙虎商标”,广告中开始出现“白酒”字样。这是关于潞酒记载中首次看看“白酒”字样:“窃以为上党为产酒之地,自古施名,远近皆知。本号为扩冲经营起见,不惜重资,挑选上等材料,特聘名师,专造生白酵酒、红绿美酒、双料黄酒,气质清香,味道适口,以供各界诸君宴会应酬,馈赠亲朋等为无上之妙品”。标志着潞酒以白酒登上市场。

  第三阶段是到了清末民初,随着白酒登上市场和粮食市场的完全开放,民间酿酒开始恢复,平城占地利之优势和市场之便利,抢了发展先机,把生白酵酒作为主打产品,率先走在了泽潞两州的前头。因为生白酵酒是一种烈性酒,酒精度在六十五度以上,以烧烈掩盖了水质不好的劣势,使平城成为享誉晋豫的酿酒名镇。

  平城的槽坊在1930年后又发展了回龙泉和西门口侯氏两家,直到1943年后因为韩之琦和赵印章的出走,赵德森的自杀,酿酒业始露凋落之象,人称“铙扁溜的”的靳立业才又组织人马,重组优势,创办了“同义坊”槽坊,使平城酿酒业得到持续平稳发展,达到九家规模。这个规模一直保持到1945年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和公营酒店的出现,此时,平城一酒店、二酒店、六酒店三个酒店的产量达到60万斤之多。

  1945年后,政府又把平城的槽坊改组为太行第四专署酒厂。1949年,山西省成立华北酒业专卖实业公司平城专营处,又从高平、平顺、附城、礼义等地调了一批干部和技术人员进驻平城。高平市志讲到“1950年后,高平槽坊迁往别处”,这个别处就是平城。其中一酒店经理苏有仁,高平北诗人,1952年后调任汾酒当副厂长。二酒店经理张富长,平顺人,后任潞酒厂第一任厂长。六酒店经理马志超整合后的平城酒厂第一任厂长,1953年平城酒厂撤销后,调任山西省酿酒工业管理局副局长。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